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五代十国往事 > 第23章 韦保衡发迹

第23章 韦保衡发迹

第23章 韦保衡发迹 (第2/2页)
  
  谏官检举揭发官员贪污受贿,是其本职所在,无可厚非,也无可褒扬。但仔细分析韦保衡同志的这次工作,就会发现那张隐藏在正义直言面具背后的丑恶嘴脸。
  
  杨收,据说(据他自己说)是隋朝开国功勋越国公杨素的后代。
  
  杨收的幼年经历十分坎坷,也是个苦命娃。7岁丧父,家境贫寒。母亲长孙夫人是个文化人,亲自教他念书,13岁时便有“神童”之美誉,饱读诗书,文笔极佳,七步能成诗。
  
  他同父异母的大哥杨发,曾逗他玩儿,说听说你七步成诗,那就以蛙为题,作诗一首吧。
  
  杨收张嘴就来:
  
  “兔边分玉树,龙底耀铜仪。
  
  会当同鼓吹,不复问官私。”
  
  哥哥又以笔为题,杨收随口答曰:
  
  “虽匪囊中物,何坚不可钻?
  
  一朝操政事,定使冠三端。”
  
  文思敏锐,霸气外露。注定了他不平凡的一生。
  
  神童杨收,迟迟不参加科举考试,因为他同父异母的二哥杨假,还没有进士及第,他不愿盖过二哥的风头。开成年间,杨假终于及第,当年冬天,杨收就来到长安,次年开科,他一举登第。“神童”就是这么自信。
  
  之后,杨收遇到了一个贵人——宰相杜悰(杜慆的哥哥),杜悰欣赏杨收的文采,开始提拔重用他。杨收得以进入到上流社会的视线中。
  
  于是,他被另一个伯乐相中,宰相夏侯孜。在杜悰与夏侯孜的联合推荐下,宰相令狐绹终于把杨收提拔为翰林学士,从此进入中央。
  
  好事接踵而至。当时的大宦官杨玄价,以二人同宗,也非常器重他。这下好了,文官集团(三位宰相)和宦官集团都把杨收当做自己人,杨收同志在官场中八面玲珑、左右逢源,仕途节节高升,最终也做到了宰相。
  
  福兮祸所伏,祸兮福所倚。
  
  杨收的平步青云引起了同事们的羡慕嫉妒恨,而他自己也在一路顺风顺水中变得有些膨胀,崇尚奢靡享乐之风,家中门吏僮奴也狗仗人势,这就让同僚们更加反感。
  
  与此同时,各路神仙大佬都要给大宦官杨玄价行贿,作为杨玄价大红人的杨收,也就成了贪污受贿、打通关节的关键纽带。这令杨收应顾不暇,杨玄价对此很不满意,认为杨收对自己不够忠心,不够听话(以为背己)。
  
  久而久之,杨玄价对杨收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改变,由支持改为倾轧。
  
  失去靠山庇佑的杨收,立刻沦为众矢之的,他的悲惨命运也就此开始。先是被罢相,贬出朝廷,之后虎落平阳被犬欺。
  
  所以,一个小小的县令就敢公开告发这位前*****、现副省级干部,而且还是诬告,也就不难理解了。
  
  而八品小官的韦保衡也就是在此时此刻,跳出来勇于检举揭发杨收的过往违法犯罪事实。
  
  不同于那个小县令,韦保衡心机很重。他早就搜集到了杨收违法乱纪的铁证,而他那比狗还灵敏地政治嗅觉告诉他,现在才是出手的时候。
  
  韦保衡善于投机取巧,由此可窥一斑。
  
  他为自己赢得了不畏强权,敢于直谏的好名声,更进入了高层领导(大宦官杨玄价)的视线“嗯,小伙子有眼力,会办事。”
  
  于是,韦保衡喜提同昌公主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,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,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