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犁汉 > 第七百零三章:恶战

第七百零三章:恶战

第七百零三章:恶战 (第2/2页)
  
  别说什么走山道,这么大批量的军资走山道压根不现实。
  
  此时的郭曙内心阴霾,他隐约觉得大谷关那边可能有什么危险了。
  
  但眼前的局面并不容许郭曙多想。
  
  这些袁军武士明显都是精兵,在奔出甬道后很快就散开,并没有一窝蜂涌上来,看来他们也知道会遭到己方的箭矢打击。
  
  但可惜,这些人显然想简单了。
  
  此刻,在这厅堂内,太史慈无疑是全场的焦点。
  
  只见他手持硬弓,地上插着一把箭矢,然后太史慈就如同暴风一般狂射。手中射出的每一支箭矢就中一人,顷刻间,在郭曙、张骧他们还只射出三支箭的功夫,太史慈已经射出了十支。
  
  换句话说,太史慈一人就形成了密集的箭矢覆盖。
  
  那些冲出来的袁军武士哪知道会遇到太史慈这样的怪物,仗着人多有甲,连牌楯都不带就冲上来。
  
  于是,当太史慈射完最后一根箭矢的时候,厅内的袁军已经倒地一片。
  
  尘埃落定,郭曙倒吸一口气,第一次见到了太史慈的实力。
  
  他也听过太史慈的一些“故事”,比如在辽东的时候就曾“白袍单骑救主”,但实话说郭曙也就觉得太史慈时运好,让他抓住了个机会。
  
  毕竟王上的实力,还需要你太史慈来救?
  
  但看到地上死了一片的袁军,郭曙才恍然明白,原来这太史慈是真的有这份实力。
  
  而太史慈射完一波后,赶紧对后面的老刘道:
  
  “弩。”
  
  老刘回过神,赶忙将手弩递给了太史慈。
  
  太史慈举着手弩对着那甬道,神情严肃。
  
  而郭曙几人也反应过来,马上举起手弩对着甬道,彷佛那深深的甬道似乎有什么潜藏的巨兽正缓缓走来。
  
  ……
  
  太史慈高效的杀戮震撼到了周尚这一群人,只有那周郎若有所思。
  
  当然,周尚只是假名,那所谓周谨、刘公也都是假名,他们这一行人就是刘虞、周异、周瑜他们。
  
  在昨日清晨的北宫血战中,得知天子已经战死后,周瑜带着精兵护着他父亲还有刘虞、唐瑁突围到了永乐宫。
  
  周瑜是非常有想法的人。
  
  在天子血性杀去朱雀门的时候,他就知道局面到了最坏的时候。本来按照他的想法,天子跟着他一起去江东,到时候孙氏一方面可以有汉室的大义,汉室又能得孙氏之助匡正天下。
  
  在周瑜看来,如今天下能忠君爱国者也就只有孙坚了。
  
  这是周瑜之公心。
  
  至于他和孙坚长子的个人私谊压根就不足道哉。
  
  但现在局面到了最坏,天子明显受了刺激要殉国,那周瑜只能做一些亡羊补牢的办法。
  
  首先他将天子的传国玉玺找到,自己手拟了一份诏书,然后在这份诏书上盖印。
  
  这份诏书是他送给孙坚的大礼,诏书中不仅加封了孙坚为扬州牧,还授孙坚为乌亭侯,辅汉大将军。
  
  尤其是这最后一个名号辅汉大将军就是周瑜给孙坚上的一个套笼。你孙坚要想名正言顺得到整个扬州,那你就必须打出汉室的旗帜,这是周瑜等人的底线。
  
  而有了诏书,有了印玺还不够,他还要将太后迎到江东。
  
  到时候有何太后在朝,随便在扬州找一个汉室的支脉就能立下江东朝庭。甚至周瑜对于这个天子人选都有自己的想法。
  
  此人就是刘晔。
  
  刘晔是光武帝儿子阜陵王的后代,离现在的帝系已经非常远了,但这人在江淮一带是有名声的,大家都知道这是个有胆识,有智谋的俊杰。
  
  虽然在周瑜看来,刘晔这人有点太过于揣摩知人了,有点奸佞的意思。但为下时,这是个坏品格,可为上,这却会成为优点。
  
  而现在汉室就需要这样的知人情世故,又有胆识、智谋的天子。
  
  周瑜是非常清楚现在的局势的。
  
  以泰山军之武功在拿下京都后,平定中原也就是旦夕。
  
  别看现在袁绍好像也拥兵十万,但在周瑜看来最后也逃不了败亡一条。不是袁绍一方有什么致命问题,而是袁绍所处的中原地区没有地利。
  
  没有山河依靠,决定双方胜负的就是实力,而无疑袁绍就是那弱的一方。
  
  而在拿下中原后,泰山军会如何?
  
  在周瑜的判断中,实际上不等袁绍败亡,以青州的曹操、关中的伪朝、袁氏兄弟、张氏兄弟就会联手一起和泰山军决战。
  
  这是中原一方唯一翻盘的机会。
  
  最后的结果会如何呢?周瑜判断不了,但他知道无论谁是最后的赢家,北方一带必然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势力集团。
  
  而到时候,能抗衡这一庞大势力集团的就剩江东和益州了。
  
  在周瑜的判断中,这天下角逐到最后能形成稳固一角的就是这两个地方。江东有江淮之地利,益州有秦岭之天险,都是守能护一方的地区。
  
  对于这一认识,不仅是周瑜有,江淮的确的精英们都是这样打算的。
  
  为了对抗从北方崛起的泰山军,这些江淮世家、土豪都陆续联合起来,决定武力保护自己祖宗基业。
  
  现在他们在明面上有孙坚作为武人的领袖,决阵沙场,下面又有各个家族在地方上征集民力、资源。
  
  现在就差一个大义了,一旦周瑜成功将何太后、天子印玺、招书带到江东,拥立江淮地方的刘晔,那一个完整的利益集团就形成了。
  
  而对于汉室来说,迁播江东也是最好的选择。
  
  在周瑜看来,原先汉室死守京都是非常愚蠢的选择,凭白将汉室最后一点家底都消耗掉了。
  
  因为在京都四面都没有汉室的盟友、忠臣,以一地而抗泰山军如何不亡?而一旦放弃居心叵测的中原地区,而到南方,那局面就全部焕然一变。
  
  在淮水一带是忠诚于汉室的镇东将军陈登、在扬州腹里则是孙坚一门,而在长江上游则是汉室宗王刘表。
  
  可以说,只要汉室到江东另起炉灶,顷刻就能获得最好的地缘形势。
  
  但可惜,现在已经晚了,周瑜只能做一点亡羊补牢的事情。
  
  所以此刻周瑜包裹里的传国玉玺和诏书,还有背后的何太后就成了江东所有人的希望。
  
  而要将这希望带回江东,看来真的要杀一场了。
  
  于是他和左右江淮豪杰纷纷抽出刀矛,对准了那黑深的甬道,决定殊死一搏。
  
  (本章完)
  
  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,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,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